小中见大,扬搉今古——《勉斋论学杂著》序

来源:中华古籍网 类型:古籍出版/整理新闻 日期:2018-04-08 00:00:00.0



2012年香港单周尧先生来访北京,得再聚首,临别时承他以新辑成的《勉斋论学杂著》赐示,殷殷嘱为作序。单先生是我多年知友,我又曾为他的几种大著写过序,自以为对其治学大要略窥涯涘,便一口应承下来。未想到随后数月,反复绎读《勉斋论学杂著》各篇,深觉涉及学术方面广博重要,所作论析更是深入精审,不少问题竟非粗浅如我得以置喙,因而序文再三辍笔,难于惬意。现在论文集出版在即,只能在这里说一些感想,不知是否有负单先生的雅意。


记得2000 年初,为单周尧先生的《左传学论集》作序,已说明“他治学功力深湛,规模宏远,尤能于小中见大,发前人所未发”。这里说的“小中见大”,主要是讲单先生治学为文,长于在广阔的学术史视野中,抉发和考察具体的学术问题,并由此具体的学术问题,返回来探索学术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一些关捩。这也就是说,对待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即使小至一字一义,也一定要放到有关学术史的宏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论析。正由于具有这样的眼光,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意义,所得到的认识自然会与一般不同,在见解上有其独到之处。


这种方法论层面的特点,在《勉斋论学杂著》中有众多的体现。例如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简《诗论》,自公布以来,学者群起讨论,已历有年所,文章积累甚多。单周尧先生却从简文的分析出发,对在清代《诗》学中影响甚大的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重加评价,实可称别具慧眼。他还据《诗论》简有“文王唯谷”之句,联系到阮元《揅经室集》关于《大雅 · 桑柔》“进退维谷”的解读,也是难能可贵。如此以新见材料重新评述前贤,若非于学术史源流能上下通贯,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勉斋论学杂著》中有若干篇,本身便是学术史性质的工作。单周尧先生怎样根据新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去评论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前辈名家,从章太炎、王国维,到钱钟书、饶宗颐,这里表现出单先生的积学灼见,也反映了他对学术史传统的绍续和发展。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学术,绵延不绝,本来重视传统的接续继承。整个学术史的进展,各时代皆有特色,仔细考虑,也必有因有革,有一贯的脉络可寻。众多的学人学派,虽或自称无所依傍,但是究其本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必是前人学术的继续推衍。知有明辨前人的优点与其不足,去其短而取其长,才真正谈得上推陈出新。单周尧先生长期精治《左传》,著有《左传学论集》,本于前贤专一经而通群经的旨趣;深研小学,著有《文字训诂丛稿》、《勉斋小学论丛》,又正合朴学由小学而入经学、史学的途径。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发展创新,乃是单先生著述优长之处。


我还想提到,单周尧先生不仅深于中华文化传统,对于西方汉学更有甚深造诣。他执教于香港大学多年,主持中文系教务,而香港从来是中西两大文化体系遇合交融之地,与汉学的兴起和传播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单先生的学术研究,不拘是《左传》之学还是小学,也都对西方汉学界的有关著作做出深入的评述。读过他前述几部论集的,不会忘记他谈论英国理雅各布的《左传》译本、瑞典高本汉的修订本《汉文典》等等的精彩文字。在新编的这部《勉斋论学杂著》里,又有《高本汉的经籍研究》等几篇大文,使我们对单先生学贯中西的博识有更多的了解。


在《文字训诂丛稿》我所草序中,曾说到单周尧先生鉴于战国文字上承商周,下启秦汉,在文字流变间居重要环节地位,有意关注研究,现看新辑《勉斋论学杂著》,其中已经有不少篇这方面的论作了。最近这几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正在分辑出版,已获单先生的注意。这批简中有些重要内容,如《系年》一篇,同《左传》关系密切,并在文字训诂方面有其特点,十分希望单周尧先生拨冗研究,赐以指教。


  (《勉斋论学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10 月出版,定价:6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