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类型:古籍出版/整理新闻 日期:2018-06-11 00:00:00.0




2018年6月7日-8日,由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图书馆杂志》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协办的“回眸与展望:2018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博茨瓦纳等国家,以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宁夏、江西、云南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及上海地区的图书馆、出版社、高校、科研院所等学界、业界同仁230余人参会。


会议开幕式,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明军致欢迎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和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分别致开幕辞。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民钢教授主持。


△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蒋明军 致欢迎辞 

△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 陈力 致开幕辞


△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副馆所长 周德明 致开幕辞

△ 开幕式及闭幕式主持人 刘民钢


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典礼,嘉宾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获奖名单详见文末)。本次会议论文征集从2017年5月发布到2018年2月28日截止,共收到论文近90篇。所有论文由主办方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复审和终审,最终共评选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论文10篇,三等奖论文15篇。其中优秀论文推荐《图书馆杂志》发表,获奖论文和部分参会论文将结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 陈建华、 蒋明军为论文一等奖获奖作者颁奖

△ 陈力、周德明 为论文二等奖获奖作者颁奖

△ 金晓明、 魏崇 为论文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奖


同时,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哲学》新书发布仪式,《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主任、主编陈建华,以及陈力、周德明、蒋明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共同为新书揭幕。该书责任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综合编辑室副主任赵嫄做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书目类图书出版情况简述――以《民国时期图书总目》为中心”的新书发布报告。


△ 《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哲学》新书发布仪式


△ 新书发布报告人  赵嫄 


开幕式之后,陈建华、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马静、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桑兵进行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图书馆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金晓明主持。


△ 主旨报告主持人 金晓明


陈建华题为“携手共进――推动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报告回顾了编纂《广州大典》的缘起和进展情况,并从编纂宗旨、收录范围、分类编排、版本择用、版式规范、索引编制、编纂原则、文献种类及各部数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广州大典》的编辑体例,对《广州大典》一期的不足和专项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二期民国篇的编纂提出了若干思考。他认为,文献纸质差、酸化、急剧老化、严重损毁,使得我们面临着“文献断层”的危险,形势非常严峻,刻不容缓。


△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陈建华


马静的报告“共谋发展——开创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新局面”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缘起谈起,详细梳理了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目前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就其“十三五”规划要点以及2018-2019年度的主要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 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 马静


桑兵“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出版”的报告指出民国文献的整理出版应由先前的各自为政,步入到统合整编的新阶段,呼吁民国文献的收藏机构应加强合作,积极共建一个“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同步使用的”资源平台。优先出版稿本和抄本,尤其要重视孤本资源,以制作电子版和出版纸本相辅相成的方式,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原版文献。


△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桑兵


7日和8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苏智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程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武向平,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美国石溪大学全球图书馆计划总监、健康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柏楼,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龙向洋,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史梅,上海图书馆信息处理中心副主任韩春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浩、李强分别就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与保护、收藏与利用、数字资源建设等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专题报告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舒炎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静波主持。



△ 专题报告主持人魏崇(左上)、全勤(右上)、舒炎祥(左下)、张静波(右下)


苏智良的报告“如何推进民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他所从事的历史研究的史料故事为切入点,呈现有关慰安妇史料文献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而提出如何推进民国史料的文献与研究的主题,指出应通过开放与国际接轨、电子化以及合作共赢等方式来对民国史料文献进行保护整理和研究。


△ 上海师范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苏智良



程健的报告题为“哥伦比亚大学所藏民国资料(档案、特藏)保存、使用及出版模式”,介绍了哥大善本手稿图书馆、Burke神学图书馆、法学图书馆、建筑与艺术图书馆以及史带东亚图书馆所藏民国时期文献收藏和保存情况、使用和出版实例,指出哥大图书馆民国资料整理在特藏收藏、档案快速处理、媒体资料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 程健



武向平“吉林省社科院满铁资料的保护、整理和研究”的报告在介绍吉林省社科院满铁资料馆现存三万余件满铁资料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享了吉林省社科院满铁研究团队及其机构――满铁研究中心对馆藏满铁资料整理和研究开展的过程、项目研究成果、数字化情况。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武向平



黄显功题为“从源信息与关联信息关注红色文献的相关问题”的报告从《共产党宣言》初印本和再印本、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顾顺章的《特务工作之理论与实际》三本书的相关故事,结合上海图书馆的实践,提出了自己对红色文献在界定源信息、流传过程的社会影响以及管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思考。


△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 黄显功



黄柏楼报告的主题为“美国研究图书馆民档案馆民国文献收藏和利用概况”,介绍了民国时期文献在美国的几个主要收藏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的存藏情况,特别对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珍藏的宋子文档案、两蒋日记做了详尽的说明。


△ 美国石溪大学全球图书馆计划总监、健康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黄柏楼



周立民“民国时期作家的手稿整理与研究——以巴金为例”的报告回顾了近年民国时期作家手稿整理与研究的概貌,从现存手稿类别、数量、整理出版、研究状况等方面重点介绍巴金手稿的整理与研究状况,并就作家手稿整理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


△ 巴金故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 周立民



龙向洋报告题为“美国东亚图书馆民国文献收藏与整理概况”,介绍了2008-2013年间对美国八所著名高校东亚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的基本情况,呈现美国东亚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收藏特色。同时介绍了编纂国内稀见民国文献目录,以及加强“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的情况。


△ 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龙向洋



史梅的报告题为“南京大学民国文献收藏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回顾了南京大学馆藏民国文献的来源、特色以及对这些文献的收藏、保护与整理开发,阐述了南京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工作规划,包括民国文献的回溯编目、修复工作以及合作开发等。

△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史梅



韩春磊“文献揭示与知识服务――上图全国报刊索引与近代报纸数字资源建设”的报告介绍了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及其《中国近代报纸资源全库》《图述百年——中国近代文献图库》《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近代报刊数字化建设的概况。


△ 上海图书馆信息处理中心副主任 韩春磊



于浩“民国文献整理出版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民国文献整理出版方面的整体概况以及对民国档案的探索开发。截至2018年5月,共整理出版了330余种民国专题史料,总计近8900余册,收录民国时期各类珍稀文献近13000种,今后将继续加大民国档案的开发力度。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于浩



李强的报告“民国图书数据库建设和经验与体会”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近代报纸数据库”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近代文献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权威目录,注重与研究者取得广泛联系,应从文献提供转变为资源服务,并争取将平台打造为重大项目的发布平台。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李强



8日上午会议进行了分组交流。在学术交流分会场,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刘平清、上海大学文学院曹辛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宋雪春等12位征文获奖作者围绕民国文献目录编制、专题文献整理、文献数据库建设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分会场


工作交流分会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静波、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方青、黑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于爱君、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袁欣、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舒炎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金海等分享了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开发与利用。


△ 工作交流分会场



分会场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图书馆馆长吴志荣、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蔡迎春主持,并在会议闭幕式上进行了总结发言。闭幕式由刘民钢主持。


      △分会场主持人 吴志荣(左)  、 蔡迎春(右)


 会场花絮



附件:征文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





以上图文转自:“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