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乐美学对传统制度文明的创构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类型:会议/学术活动资讯 日期:2018-05-09 00:00:00.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雨楠)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乐美学对传统制度文明的创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举行。该项目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彦顺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包括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祁海文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潘立勇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程勇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潘黎勇副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王彦章副教授。武汉大学哲学院陈望衡教授、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志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刘成纪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慧霞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圣华教授等20人参加开题会。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许慧霞教授主持。


  许慧霞教授首先致辞,她向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预祝开题报告会取得成功。随后,许慧霞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管理和要求,对开题报告的汇报、答辩内容及形式提出指导意见,希望专家严格要求。


  开题论证会上,首席专家刘彦顺教授从礼乐美学、礼乐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状况、选题价值、总体框架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汇报。他介绍,自宗周礼乐制度完成轴心时代的突破并奠基以来,我们已经有了三千年的礼乐制度史、礼乐文明史,也已经有了两千年的礼乐美学史。其中,礼乐美学思想无疑是礼乐制度的魂灵,它为礼乐制度的根源、合理性、价值、具体内容、实施时机、践行空间与分类、礼制制定等等至关重要的方面都提供了思想资源,且有无数儒士为之摇旗呐喊,充当了制礼作乐的倡导者、拥护者、制定者。礼与礼乐之含义虽多,构成层面亦广,但是其自身首先就是国家治理、社会调控、家庭维系、个人身心修为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不同于传统西方的宗教制度、法律制度,却极为有效地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与价值。礼制与法制、礼治与法治之间、儒道释或者儒法之间也在中华文明史、政治史上呈现出既对立又交互补充的动态过程。子课题负责人祁海文教授、程勇教授、潘黎勇副教授、王彦章副教授分别对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工作计划、预期成果、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了汇报。 



  会议现场 (主办方提供照片)



  开题指导专家组成员在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后,进行了充分的审议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选题的现实性意义和价值,认为该课题所进行的通史性整体研究在系统性上有独到的追求与体现,能呈现出中国礼乐美学、礼乐文化、礼乐制度以及制度文明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面貌,有利于更完整地呈现中华美学精神的整体面貌。专家组组长蒋述卓教授认为,课题组应该强化礼乐理论的提炼与指导,凝练出礼乐制度的核心问题。尤其对制度建设与文明进步问题、个体人格建设与国家统一意志关系问题等进行专题性研究,要对唐代之前的礼乐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并在研究中及时运用新近的考古材料。陈望衡教授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由家而礼,由礼及国,礼制成为根本性的国家制度。陈望衡教授还认为,课题组应针对先秦与汉代进行重点研究,对这一礼乐文明奠基期全面论述,对材料进行分类与不同程度的处理。王确教授提出,对礼乐美学及其礼乐制度的研究应该厘清相关史料的核心存在,对礼乐仪式进行重点关注,还要解决好主要线索、通论与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应该强化对封建时代文化的价值判断,厘清礼乐文化的积极成分与消极因素。朱志荣教授认为,在这一课题中应该强化美学研究,在礼乐制度中突出美学创构。还应该在中国语境与全球化视野中全面审视礼乐美学、礼乐制度。


  专家组对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充满期待。刘成纪教授认为,礼乐美学及其礼乐制度研究攸关中国美学史的重建问题。近现代以来对西方美学无鉴别的引入往往无法与中国经验对接,并往往产生任意切割中国美学史的问题。此外,应该对礼乐美学对中国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精神文明体系创构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凝练出核心与系统概念,并在史论结合中找到自洽性的谐和。同时,对礼乐美学、礼乐制度中的跨文化、跨民族、民族融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专家组针对该课题研究中的史论结合、关键概念凝练、研究重点、断代史之间的延续与贯通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并就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答辩。大家一致认为应加强子课题及断代研究之间的沟通,强化贯通性研究,在史料梳理、总结中树立宏观史识,利用最新的考古材料,并定期针对课题中的核心议题举行研讨活动,确保该课题如期、高质量完成,在近期形成初步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