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刘冬颖:唱出《诗经》的美

——伯鸿讲堂实录

来源:中华书局 类型:会议/学术活动资讯 日期:2018-05-04 00:00:00.0



2018年4月22日,在中华书局一年一度的读者开放日,也是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中华书局伯鸿讲堂准备了精彩讲座,迎来满堂宾客。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正式奖获得者,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刘冬颖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唱出〈诗经〉的美》。刘冬颖老师引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开启了此次讲座。而这次“伯鸿书香奖”的主题阅读就是《诗经》。《诗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最美的一本书。不仅刘老师如此认为,而且德国莱比锡图书展上也曾将《诗经》评为“最美图书”。


 

获得“2010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诗经》


《诗经》之美,刘老师认为美在以下三个方面:韵律美文辞美音乐美。韵律美主要体现在四言的整齐形式,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文辞美则主要指《诗经》以雅言传达丰富的内涵,蕴涵了礼乐教化精神,有道德情怀之美。音乐美,则是指《诗经》原本即是入乐的歌词,风、雅、颂都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配乐演唱。总之,《诗经》是综合的艺术品,其中所蕴涵的礼乐情怀和伦理道德教化,需要通过吟唱的形式呈现出来。


《诗经》虽然是一部诗歌总集,但其影响远远超出诗歌本身。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诗》即《诗经》,乃传统“六经”之首,一直是士子的必修课,后来还长久地被作为科举的教材。


《诗经》可谓最“通情达理”的经典,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字,保留了许多爱的瞬间和情感的互动,完全是情感的表达与言说,同时又是通过礼乐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将人类正常的情感诉求纳入到礼乐文化中。

 

为了使大家有直观的感受,刘老师现场教大家吟唱一首《诗经》,即《周颂·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现场为每位读者配有印有《诗经》的卡片



首先,刘老师给大家正音,指出其中比较生僻的字音,接着,带领大家一道朗读,并略作讲解。《诗经》分为风、雅、颂,颂诗一般是在国家正式的礼仪场合来吟唱的诗篇,《丰年》即是颂诗,主题是祈求丰年,祈求祖先保佑自己。这首诗也在丰收的年份,唱歌给伟大的田神。黍和稌都是粮食,高大的粮仓装满了,粮食丰收了,多到可以用来酿酒,但这些酒并不是用来一醉方休,而是献给祖先,告祭祖先,祈求祖先能永远福佑自己,希望上天能降福给每个人。


刘老师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前一天,也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活动开始的时候,中华书局的总经理和总编辑都引用了《诗经》,整个活动都有《诗经》的元素,吟唱这首《丰年》,正好可以用来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华夏大地粮食丰收。”

 

刘老师认为,相对吟唱,吟诵是较为自由而活泼的,每个人的吟诵都有其个人色彩,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人的吟诵。而吟唱则有相对固定的曲调,可以用曲谱来记录其曲调。《丰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降福孔皆”,非常重要,可以吟唱三遍,这寄寓着我们的希望,希望每个人能得到上天的福佑。于是刘老师带领大家吟唱此诗,台下的听众,一字一句地跟着吟唱,并很快掌握了这首诗的节奏

 

投入的读者


诗词配乐吟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墨子》等先秦典籍中都记载了《诗经》是多元一体的综合艺术品。作为“六艺”之一,《诗经》承担礼乐教化的作用,孔子即以之教学生。


孔子除了是一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其实还是音乐家。孔子大力提倡诗乐之教,他爱弹琴、鼓瑟、击磬,爱唱歌。《论语》记载,“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是爱唱歌的,他所唱的歌,具有浓厚的礼仪文化。孔子还会作曲,孔子自己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书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各种礼仪场合,都有演唱《诗经》的传统,有各种大型的乐器来配乐,这显然是大贵族的文化。而至孔子,则通过弦歌,将《诗经》的修养方式带给普通人,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诗经》,这起到了普及作用。


孔子的时代,书写的载体是竹简,携带不便,容易散落,意味着每个人当时所据版本会有差异。孔子就加以删减和选择,并配好了音乐。因此孔子删诗,未必仅仅指文字方面,还有音乐方面的考虑。在当时,通过师徒授课,《诗经》以新的方式传承下来。

 

《诗经》本来就是入乐的唱词,今人也应当回归吟唱,才能走进《诗经》。如果仅仅从文字本身入手,就有点缺憾。中国古代的音乐往往强调中和之美,而非情感的强烈爆发。今人可以从现在散落的古乐谱中,辑录古人的乐调,发扬光大,甚至通过网络来传播。代代都有《诗经》的曲谱,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体会,经典常在常新。今天所能找到的最早的《诗经》古乐谱,即《诗经·小雅·南有嘉鱼》,来自唐代开元年间乡饮酒礼的场合,现代人把它还原出来了。

刘老师现场播放了译自唐代乐谱的《南有嘉鱼》,其曲调没有大的起伏和变化,平和而舒缓,带给人内心和谐宁静的感觉。刘老师认为,我们不可能恢复孔子时代的曲谱,即使在曹操当时,也不能复原汉代的音乐。古代的雅乐,与当今前沿音乐也有相通之处。人的声音也是乐器的一种,人声不能跟着乐器的点走,要互相补充。古代乡饮酒礼,有很多的伴音,而今所见不多。


最后,刘老师总结了吟诵与吟唱的区别,吟诵可以有很大的调整,加入更多的个人主观理解。而吟唱,有曲谱,不可随意发挥,曲调固定,要符合人的发声规律。《诗经》千百年来承载着礼乐教化的功能,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可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虽然推荐用普通话吟唱,但也可以尝试用方言。吟唱之前,先要深入理解《诗经》的内容,注意语调的抑扬起伏,咬准字音。

 

在讲座快结束的时候,刘老师教台下的听众吟唱了这首译自唐代乐谱的《南有嘉鱼》,并总结道:“今天的场合,和古代的乡饮酒礼也有点相似,吟唱这首《南有嘉鱼》也格外有意义。”


—  完  —


如果您读得还不尽兴,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喜马拉雅FM收听本次讲座的录音。